个人基本情况
丁锦红,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理学报》编委(2018年-2021年)、《心理科学进展》编委 (2021年-2025年)
《心理学报》副主编(2022-2025年)
学习经历
1989和1992年在杭州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视觉认知
发表论文和著作
Wei Zhou, Fei Mo, Yunhong Zhang, and Jinhong Ding*. Semantic and Syntactic Associations During Word Search Mod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 and Subsequent Memory.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17, 114(1): 1-20.
邱晓雯,文涛,丁锦红*。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时间进程。心理科学,2017,40(1): 1-7.
刘芳、丁锦红、张钦。高、低趋近积极情绪对不同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心理学报,2016, 48(7): 794-803
Changhao Jiang, Guang H. Yue, Tingting Chen & Jinhong Ding*. Disappearance of the inversion effect during memory-guided tracking of scrambled biological mo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16, 29. DOI 10.3758/s13423-015-0994-1. (IF=3.369)
纪丽燕、陈宁轩、丁锦红、魏萍。奖赏预期调节局部注意干扰效应。心理学报,2015, 47(6): 721-733
代小东、于红军、丁锦红*。气质与眼动控制的关系。心理科学,2015,38(3): 666-671
Xin Xiao, Heather D. Lucas, Ken A. Paller, Jin-hong Ding, Chun-yan Guo. Retrieval Intention Modulates the Effects of Directed Forgetting Instructions on Recollection, Plos One, 2014, 9(8), 1-8. (IF= 3.234)
魏萍、康冠兰、丁锦红、郭春彦。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心理学报, 2014, 46(6):740-753.
刘英杰、魏萍、丁锦红、郭春彦。内隐重复效应影响外显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 心理学报, 2014, 46(3):312-330.
张滨熠、丁锦红*。 多目标视觉追踪中物体属性加工的眼动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12(3):304-309.
刘浩强、丁锦红*。父母体罚和儿童发展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 34(12): 1534-1536.
陈婷婷、蒋长好,丁锦红*。生物运动信息加工特异性, 人类工效学, 2013, 19(1):84-87.
王向博、代小东、丁锦红*。质量表征和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心理学报,2012, 44(7): 896?909.
陈婷婷、蒋长好、丁锦红*。视觉运动追踪的加工过程。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3): 354–364.
Xiao Xin, Ding Jinhong, Guo Chunyan. Effects of encoding retrieval on the mechanism of item + context bind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17): 1787-1798.
文涛、汪亚珉、丁锦红*. 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人类工效学, 2011, 17(3): 76-79.
肖鑫、丁锦红、郭春彦. 编码和提取对项目+背景捆绑机制的影响. 科学通报, 2011, 56(7): 516-528.
王向博、丁锦红*. 平滑追踪眼动及其对运动物体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5): 682-691.
汪亚珉、王志贤、黄雅梅、蒋静、丁锦红. 空间频率信息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 心理学报,2011, 43(4): 373-383.
黄贤军、张钦、丁锦红、郭春彦. 不同延迟条件下语音词的重复效应. 心理学报,2011, 43(6): 595-607.
张滨熠、丁锦红*. 目标大小变化对多目标视觉追踪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 2011, 17(1): 49-55.
丁锦红等译。《如何做心理学实验》,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ISBN:978-7-5624-6151-7
张滨熠、丁锦红*。多目标视觉追踪的认知机制 。人类工效学,2010, 16(1): 53-56
张滨熠、丁锦红*。多目标视觉追踪的注意策略及其眼动模式,心理学探新,2010,30(4): 50-53.
丁锦红、张钦、郭春彦。《认知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300-12219-9.
Jinhong Ding, David Powell, & Yang Jiang, Dissociable frontal controls during visible and memory-guided eye-tracking of moving targets, Human Brain Mapping, 2009, 30(11): 3541 – 3552. (IF=6.021)
Jiang Y, Ding J, Gold B T and Powell D K. Hemispheric Asymmetries in Tracking Occluded Moving Targets with the Mind’s Eye: Simultaneous Event-Related fMRI and Eye-Movement Recording.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2008, 2:300–308
杨永胜、丁锦红*。系列眼跳的产生及其心理学意义。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240~249
刘聪慧、郭春彦、丁锦红、俞国良。字频和预存表征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40 (6): 662-670
洪悦、丁锦红*。信息加工效率与阅读的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106(2):72-76
蒋长好、赵仑、郭德俊、张钦、丁锦红、方平。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37-239
丁妮、丁锦红、郭德俊。个体神经质水平对情绪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心理学报,2007,39(2):200-210
李杨、丁锦红*。视野位置及刺激特征对目标搜索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7,30(2): 344~347
胡荣荣、丁锦红*。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加工机制。人类工效学,2007,13(1): 68~71
丁锦红、李杨、胡荣荣、严艳梅。视觉搜索中空间不对称性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7,30(1): 116~119
严艳梅、丁锦红*。平面广告有效性检验方法中的眼动评价。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 117~119
丁锦红、王丽燕。语音回路与阅读理解关系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06,38(5):694-701
Qin Zhang, Chunyan Guo, Jinhong Ding, Zhengyan Wang. Concreteness effects i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words. Brain and Language, 2006, 96, 59-68
丁锦红、张钦、郭春彦。眼睛运动如何与记忆相关?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6
付炜珍、代小东、丁锦红*。眼睛运动参数评价产品外观的可行性。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3
屈南、郭春彦、聂爱情、丁锦红。提取方式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心理学报,2005 ,37 (1) :26~33
林仲贤、丁锦红、张家驹、张新、武连江、吕文斌。弱智儿童的数字译码及划削动作速度与准确性研究。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1),1-2
丁锦红、王军、张钦。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探新,2004,4。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聂爱情、郭春彦、吴艳红、屈南、丁锦红。图形编码与提取的ERP研究。科学通报,2004,49(19):1962~1968
丁锦红、袁汝兵、郭春彦、田学红。中小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机制。心理学报,2004,36(4):476-481
郭春彦、朱滢、丁锦红、范思陆。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的ERP研究。心理学报,2004,36(4):455-463
丁锦红、王丽燕、郭春彦。时-空整合影响图形知觉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4,27,2:477-479
Chunyan Guo, Ying Zhu, Jinhong Ding et al.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emory encoding, depth of processing, and word frequency in human.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4, 356, 79-82
张钦、丁锦红、郭春彦、王争艳。名词与动词加工的ERP差异研究。心理学报,2003,35(6):1-9
王丽燕、丁锦红*。工作记忆中语音环路与阅读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 303-309
林仲贤、武连江、丁锦红。《心理测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郭春彦、丁锦红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林仲贤、丁锦红、孙家驹、张新、武连江、吕文斌。弱智儿童视觉-动作控制的实验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16-18
郭春彦、朱滢、丁锦红、范思陆。不同加工与记忆编码关系的ERP研究。心理学报,2003,35(2):150-156
林仲贤、张增慧、丁锦红、傅金芝。汉族、基诺族及布朗族7-9岁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第2期,23-26
丁锦红、林仲贤。不同复述条件下命名难度对图形记忆的影响。心理学报,2002,34(2):135-140
丁锦红、王净。《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郭春彦、朱莹、丁锦红、范思陆,记忆编码过程的神经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2,1
丁锦红、郭春彦译,“第八章 记忆和有意识学习的深层与表层结构:面向21世纪的模型”,自罗伯特.索尔索编,朱莹等译《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2-144。
林仲贤、丁锦红、李娟和韩布新。汉字词在不同方位与不同排列组合条件对念读速度与准确性的影响,心理科学,2001,24(5):513-515。
丁锦红、郭春彦。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1,24(5):583-585。
丁锦红、林仲贤,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心理学报,2001,33(4): 289-293。
丁锦红、林仲贤,记忆系统中图形不同特征的提取,心理科学, 2001.第3期,273-275。
Ding Jinhong, Lin Zhongxian. Representation of picture in mem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0, 35(3/4): 365.
丁锦红、林仲贤,图形颜色、形状及质地表征特性的研究,心理学报,2000,32(3):253-257
何海东、焦书兰、丁锦红,整体与部件的表征在物体图形识别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0,32(2):152-157
丁锦红、林仲贤 图形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保持与提取,心理学动态, 2000,8(1): 1-5。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澳门所有的游戏网站大全学报(社科版), 2000,1,114-116。
丁锦红、林仲贤, 图形的信息编码与表征, 心理学动态, 1999,7(1): 1-5。
丁锦红、王东晖、王净, 视觉运动信息加工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 1999.22(1): 81-82。
丁锦红、王东晖、林仲贤, 平滑运动条件下的图形颜色及形状加工特性的研究, 心理科学, 1998.21(1): 5-8。
田学红、丁锦红, 儿童认知策略的特性、构成及分类,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5,111-114。
杨孟萍、丁锦红 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行为因素的调查与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98,1,43-48。
丁锦红、王东晖, 视觉运动信息加工模型, 心理学动态, 1997.5(4): 22-26。
丁锦红、崔巍、王贺胜,“大学生焦虑状况初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 152-153。
王贺胜、丁锦红、崔巍,“医科大学生焦虑情况调查”,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5,1(3): 22-23。
研究课题
“顿悟和创造性思维中的知觉、记忆和情绪过程”,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2014.01-2016.12,主持人
“视觉运动识别中信息整合的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2.12,主持人
“威胁性提示信息记忆形成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北京市教委项目, 2009.1 -2011.12,主持人
“长时记忆中图形特征提取的ERP研究”, 北京市教委项目,1999.12 -2002.12,主持人
“工作记忆不同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北京市教委项目, 2003.1-2005.12,主持人
荣誉奖励
“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12月,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