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心理学报》公众号推送了学院王争艳教授、卢珊老师的研究论文《母亲生活压力:儿童行为问题不可忽视的来源!》
在公众号推送指出澳门所有的游戏网站大全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王争艳教授课题组尝试从不同角度、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去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发展。2010年到2015年,课题组聚焦关注了城市母亲生活压力的特征及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通过与妇幼保健院等合作,在北京市区招募6个月的健康婴儿及其家庭参与研究,通过对107个家庭历时五年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早期(9~38个月)的母亲生活压力对其5岁行为问题的预测效应,以及母亲积极养育和儿童努力控制在其中所起到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争艳教授及团队研究发现,母亲生活压力越高,儿童越容易出现情绪症状和品行问题。我们都深有体会的是,当经历特别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时,个体容易产生悲观或焦虑情绪,在自身的周围形成“低气压”。同理,生活压力大的母亲会营造出一种低气压的消极家庭氛围。学前期的儿童与生活压力的母亲长期相处、成长于这种消极氛围,造成儿童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的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会使儿童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症状,因此可能向内产生胆小退缩或向外表现出高攻击性的性格。母亲生活压力还会通过影响其他变量进一步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首先,母亲生活压力会损害母亲的积极养育行为。生活压力较高的母亲,与积极养育有关的卷入程度较低、敏感性低,反而倾向于使用粗暴、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惩罚养育或消极养育会导致儿童情绪症状和同伴问题的增加。其次,生活压力大的母亲难以激发自身的积极养育,而积极养育的缺乏又会进一步削弱儿童努力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当儿童的努力控制发展受限时,就不能够有效地抑制自己的冲动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的症状,或不能够从关注自己转移到关注他人、难以产生共情,亲社会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这种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连锁反应警示我们,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来源于孩子,追根溯源可能还在环境、在家庭、在父母。
研究建议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应高度重视儿童早期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行关爱母亲的行动,既要采取措施缓解母亲生活压力、提高母亲的生活幸福感(改善夫妻婚姻质量、减少丧偶式育儿的发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等),又要注意提高母亲积极养育的能力和技巧,因为关注儿童早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儿童个体本身,还要关注为儿童营造良好环境的母亲。母亲生活压力影响的不仅仅是母亲本身的生活幸福感,更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宝宝的成长。
《心理学报》公众号原文,请点击:母亲生活压力:儿童行为问题不可忽视的来源!